(资料图)
一、题文
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列各题。钓鸡冯骥才 民国时期,天津家家户户都养鸡养狗养猫。养鸡吃蛋,养狗看门,养猫抓耗子。狗在院里,猫在屋里,鸡不圈着,院里院外随便跑,后晌该进窝的时候,站在门口一吆喝,或敲敲食盆食罐,就全颠颠跑回家了,决丢不了。可是到了民国十六年,天津人开始丢鸡,开始以为闹黄鼠狼,黄鼠狼抓鸡总留下点鸡毛,可是丢鸡的地方没人见过鸡毛;后来认为是有人抓鸡,可是抓鸡的地方总能听见鸡嘎嘎叫,怪的是--没人听过鸡叫。 不多时候,家住粮店后街的一位姓刘的老江湖,瞧出了门道。他发现丢鸡不总在一个地方,丢鸡的地界都不大,几十只鸡,好似给一阵风刮走,不留半点痕迹。黄鼠狼绝没这种心计,只有人才干得出来。这偷鸡的人真够聪明。 老刘开始到处走,留神用耳朵摸,只听到哪儿哪儿丢鸡的传闻,却没人说偷鸡的人给逮着了,只听到一个绰号叫“活时迁”--叫得挺响。 二十天后,一个小痞子告诉他这个活时迁的事,叫他大吃一惊。 据说这“活时迁”抓鸡不用手抓,用线钓。他先把一颗黄豆,中间打个眼儿,用一根细线绳穿过去,将黄豆拴在线绳一头;再使一个铜笔帽,削去帽尖,露出个眼儿,穿在线绳另一头上,铜笔帽像串珠那样可在线上任意滑动,然后将黄豆、线绳、铜笔帽全攥在手里,偷鸡的家伙就算全预备好了。 活时迁看到一个有鸡的地界,蹲在一个墙角,抽着旱烟,假装晒太阳。待鸡一来,先将黄豆带着线抛出去,笔帽留在手中。鸡上来吞进黄豆,等黄豆下肚,一拽线,把线拉直,就劲把铜笔帽往前一推,笔帽穿在线中,顺线飞快而下,直奔鸡嘴,正好把嘴套住。鸡的嘴套着笔帽张不开,叫不出声。活时迁两下就把鸡拉到跟前。 小痞子说,活时迁多在入冬钓鸡,冬天穿一件黑棉大衣,抓了鸡,塞进怀里,谁也看不出来,更因为谁也想不到他用这法子偷鸡。小痞子还说,他一天吃三只鸡,吃不了拿到就近的集市上卖了。 老刘问他这话当真。小痞子说他前些天在挂甲寺一带亲眼见的。 老刘在家里寻思一天一夜,想出一招。他想,他住这粮店后街,养鸡的人家多,地势杂,活时迁迟早会来这儿偷鸡。他家也养鸡,他便守在家候着活时迁。他说:他钓鸡,我钓他。 入了腊月,他的鸡和隔墙陈三家的鸡忽然没了十几只,光光的一只没剩下。老刘说:“行了,上钩了。” 老刘知道在哪儿能找到活时迁。他到附近一带几个卖活禽的集市上转,转来看去,瞧见一个胖子,脸色红,皮肤光,小眼赛一对琉璃珠黑又亮,身穿大棉袍蹲着,旁边一个竹编的罩笼,扣着五六只活鸡。老刘过去对这胖子说:“鸡吃得不少呀,嘴巴都流油了。” 胖子一听一惊,坐个屁股蹲儿。老刘心想这就是活时迁了。 活时迁手一撑地,又蹲回来,朝老刘笑道:“这么肥的鸡哪有福气吃?” 老刘一听他说话的口音不是当地人,却不和他多废话,指着鸡笼子说:“你把那白公鸡拿出来瞧瞧”。 活时迁应声伸手从叽哇乱叫的几只鸡中间把白公鸡抓出来,递给老刘。白毛红冠,雄姿勃勃。活时迁说:“这公鸡起码十斤,还是当年鸡,肉多又嫩,煮着炒着怎么吃都成。” 老刘拿着鸡问他:“多少钱?” 活时迁说:“不便宜也不贵,十个铜子儿。” 老刘说:“好,你就给我十个铜子儿吧,还有笼里那五只,总共六十个铜子儿。” 活时迁说:“别打岔了,你吃我鸡还要我给钱。” 老刘说:“谁打岔了,你抓我鸡还要我给钱。” 活时迁觉得话茬不对,把脸一撂,说:“好,你可得说明白,这鸡怎么是你的?” 老刘笑了,说:“你说这鸡是你的,可有记号?” 活时迁有点发急:“鸡不是你抱来的,是在我笼子里的。我没记号,你有记号?” 老刘说:“肚子上有个红圈儿。” 活时迁抓过鸡,翻过来,拿给围观的大伙看,叫着:“大伙瞧呵,哪来的红圈儿。”没有红圈,只有一肚子厚厚的白绒毛。 老刘冷冷一笑,左手把鸡抓过来,右手将肚子上的白毛一把把揪下,果然一红圈儿,用漆画在鸡皮上。他说:“我早在它换毛时就把这红圈儿画上去了。” 活时迁心想:这回要玩完,人家早早画个圈儿,等着自己往里跳呢。这才叫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。 人家老刘是老江湖。真正的江湖都厚道,得饶人处且饶人。他叫活时迁把笼子里的鸡腿拴在一起,头朝下提在手里。只朝活时迁说了一句:“小能耐,指着它活不了一辈子,弄不好只活半辈子。打住吧。” 打这天起,天津没听说谁再丢鸡。却都知道粮店后街有位姓刘的汉子,叫“赛时迁”。(选自《微型小说选刊》2016年第13期)(1)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,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A.民国十六年,天津人开始丢鸡,从老刘发现丢鸡不总在一个地方,而且不留半点痕迹之后,才确定是有人抓鸡。B.活时迁多在冬天钓鸡,原因很简单,冬天穿一件棉大衣,可以把鸡藏到棉大衣里,这样别人看不出来,谁也想不到他用这法子偷鸡。C.老刘在活禽市场上看见一个胖子,脸色红,皮肤光,眼睛黑亮,身穿大棉袍蹲着,旁边有一个装着鸡的罩笼,马上就确定那是活时迁。D.小说注重细节描写,“坐个屁股蹲儿”“手一撑地”“笑道”刻画出了活时迁吃惊、故作镇定的心理和精明的个性。E.老刘听小痞子说见到过活时迁时,没有到挂甲寺那里去抓贼,因为当时没有活时迁偷鸡的证据,所以老刘设下圈套,最终人赃俱获。(2)小说详细描写活时迁偷鸡的用具和抓鸡的过程,有什么用意?请简要分析概括。(3)小说标题为“钓鸡”,有人说“钓人”更好,你是怎么认识的?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。
二、解答
(1)A.不是在老刘发现丢鸡的特点后才发现是有人抓鸡的,“开始以为闹黄鼠狼,黄鼠狼抓鸡总留下点鸡毛,可是丢鸡的地方没人见过鸡毛;后来认为是有人抓鸡,可是抓鸡的地方总能听见鸡嘎嘎叫,怪的是--没人听过鸡叫”,是老刘确定了有人抓鸡;C.没有马上确定是活时迁,“胖子一听一惊,坐个屁股蹲儿。老刘心想这就是活时迁了”,可见是从胖子“坐个屁股蹲儿”,才确定他是活时迁的。(2)工具十分精巧,体现出钓鸡人的聪明精明;“笔帽穿在线中,顺线飞快而下,直奔鸡嘴,正好把嘴套住。鸡的嘴套着笔帽张不开,叫不出声。活时迁两下就把鸡拉到跟前”与前文“可是抓鸡的地方总能听见鸡嘎嘎叫,怪的是--没人听过鸡叫”相照应;活时迁这么精明,却还是被老刘逮住,更反衬出老刘的精明能干,同时用老刘的厚道与活时迁聪明不用在正道上进行对比,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;(3)本题开放式作答,可选择自己认为好的标题,根据内容、情节、主旨、人物来分析;如赞同“钓鸡”,可认为文章围绕“钓鸡”进行,它是全文线索,“钓鸡”的情节塑造出活时迁的精明形象,更突出识破钓鸡手段的老刘厚道老江湖的形象,“钓鸡”还充满趣味,引发读者阅读兴趣,“钓人”则一开始就揭露了文章后半段内容,显得直白无趣;如赞同“钓人”,可认为老刘“钓人”才是文章的重点,“钓鸡”只是引出“钓人”的情节;“钓人”写出是老刘和活时迁两个人的交锋,“钓鸡”的重点却在“活时迁”上,容易让人以为主要人物是钓鸡的活时迁,实际上应该是“钓人”的老刘;答案:(1)AC;(2)①表现了活时迁的精明;②与上文只见丢鸡,没听到鸡叫的情节相照应;③如此精细的设计与最后被老刘识破、抓住形成强烈的对比,增强了讽刺意味。(3)观点一:“钓鸡”好。①小说情节围绕“鸡”展开,先是丢鸡,有人钓鸡,设计丢鸡,然后找鸡,通过鸡身上的记号识破活时迁的伎俩。②刻画人物形象上看,活时迁钓鸡堪称绝活,通过对钓鸡过程的描写刻画了活时迁狡黠的个性;老刘丢鸡、找鸡的安排也很绝妙,刻画了老刘老江湖的本色。③“钓鸡”做题目新颖别致,还能够表现出本文语言的诙谐幽默,“钓人”就显得生硬了。观点二:“钓人”好。①小说后面将近一半的篇幅都是在写老刘设计抓活时迁的事情,而且这些情节是小说的重点,用“钓人”比“钓鸡”好。②小说主要是刻画人物的,“钓人”能够直接表现出两个人物之间的交锋,“钓鸡”则不能。③“钓鸡”容易让人理解为活时迁是主人公,“钓人”能让人理解为老刘是主人公,其实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刘。三、分析
(1)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;主要是文意、主旨、情感、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;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;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;(2)本题考查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;要结合小说的要素(环境、情节、人物、主题)分析结构(与题目及前后文关系)、内容(大意、人物性格特点、环境氛围)两方面的作用;(3)本题考查小说标题艺术鉴赏开放式探究题;答案不唯一,可就是否有助于突出形象、主题,是否是文章的线索,或概括主要内容,或制造悬念,或讽刺,或双关等进行鉴赏;再指出替代标题的不足;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X 关闭